这是开放的、分享的在线古籍善本图书馆,分享的是公共版权书籍。
《左传》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。其内容起自鲁隐公元年,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,以《春秋》为本,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《春秋》的纲目。
此《春秋左传》由清代允礼点定,全书共十七卷。
此为《春秋左传》白文本。
据卷前序,是本乃果亲王府所刻。行间评点用朱、绿、蓝三色符号套印。各卷卷端首行下均刻有 “果親王點定” 朱文印。刻字精良,用开化纸印。丝线绫角,犹是原装。“弘” 字不避讳。按,弘历于雍正十三年九月继位,即据大学士鄂尔泰等奏请,颁避讳令:“上一字少写一点,下一字中间禾字书为木字”,则其刻时可定也。 书眉、行间并有墨笔批评圈点。字体工整,笔迹纤细,自始至末,丝毫不苟。读其评点,亦多在 “辨其辞义之精深,叙事之奇变,及脉络之相灌输者”。宜非寻常人所能及,惜无留名。但书 “弘” 作 “宏”,“泓” 缺末笔。据《大清会典》,乾隆二十五年避讳令,凡 “御名上一字,如有水、糸等字偏旁者,并行缺笔,所有经书,悉依此更正。至科场文字,及一切文移书奏,凡遇应用御名上一字者,俱写宏字,应用御名下一字者,俱写历字,庶为臣子敬谨之道”,则批点当在此年之后。 此系经传白文本,故不入《四库全书总目》、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(稿本)》。
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》未著录。所见各家藏目亦无见载,虽不敢言孤,然谓之罕观,则不焉过也。
来自:哈佛大学图书馆介绍
目录:
春秋左传序(果亲王撰)
卷一:隐公
卷二:桓公
卷三:庄公
卷四:闵公
卷五、卷六:僖公
卷七:文公
卷八:宣公
卷九:成公
卷十、卷十一:襄公
卷十二至卷十四:昭公
卷十五:定公
卷十六、卷十七:哀公
左丘明,生卒年不详,一说复姓左丘,名明;一说单姓左,名丘明。春秋末期史学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、散文家 。 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,相传为解析《春秋》而作《左传》 (又称《左氏春秋》) ,又作《国语》,作《国语》时已双目失明, 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、春秋的重要史事,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。
卷端钤:果亲王点定 朱文长方印
允礼,满洲爱新觉罗氏,原名胤礼,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七子。胤礼善书画丹青,号春和堂、静远斋。
《春秋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,传为孔子所作。“春秋” 一词,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。古人之所以重视写史,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的生活记录,还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,指导现世人生。传说孔子写《春秋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,见盛知衰,惩恶扬善,拨乱反正。为达此目的,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,这就是后人说的微言大义,以一字寓褒贬。古人特别重视《春秋》,汉代为《春秋》立官学,列为 “五经” 之一。
阐述《春秋》经最著名的有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,合称 “春秋三传”。至隋代,盛行《左传》,其馀二传渐衰。
格式:PDF 高清+
大小:62M
格式:PDF 高清+
大小:1.17G
清雍正十三年(乙卯 1735)果亲王府四色套印刊本
左丘明
春秋左传序:雍正十三年乙卯夏五月和硕果亲王识并书
无
各卷卷端首行下钤印:果親王點定
框高 18.5X12 厘米,九行二十字,四周双边, 白口单鱼尾,无栏线,行间刻圈点。 行间评点,页端另有清代阙名批点
无
哈佛大学图书馆【http://id.lib.harvard.edu/alma/990079273150203941/catalog】
无说明